1. 原料特性
粒径和密度:
粒径较细、密度较低的原料需要较低的转速,以避免飞散或黏附在转鼓壁上。
粒径较大、密度较高的原料可以适当提高转速,确保良好的碰撞和混合。
湿润性:
如果原料吸湿性较强或加入了液体喷洒,较高的转速有助于均匀分布液体,但过高可能导致结块或过度粘结。
2. 配方中的组分
易碎或易吸湿的原料(如尿素、氯化钾):建议稍低转速,防止因摩擦过大导致过度粉化或粘壁。
硬质原料(如磷矿粉):可以提高转速,增强颗粒碰撞,有助于提高颗粒强度。
3. 湿度和温度因素
湿度较高时:适当降低转速,减少原料过度粘附在转鼓内壁的风险。
温度较高时:可能使物料表面变软或黏性增强,需要降低转速避免成团。
4. 造粒目的与粒径要求
如果需要小颗粒(1-2mm):适当增加转速,促进物料在转鼓中频繁碰撞成型。
如果需要大颗粒(3-5mm):降低转速,延长物料在鼓内的停留时间,颗粒有更充足的时间生长。
5. 转鼓的尺寸和设计
直径较大的转鼓:一般需要较低转速,避免过大的离心力导致物料被甩出接触不到料层。
较小直径的转鼓:需要相对较高的转速以维持适当的物料运动轨迹。
推荐调整方法:
公式参考: 转速可以通过经验公式 n = 42.3 / \sqrt{D}n=42.3/ D
(DD 为转鼓直径,单位为米)计算临界转速,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为其50%-75%。
试验法: 初始设置中低转速,观察颗粒成型效果,逐步调整到合适范围。
动态调整: 在不同原料或湿度下,保持灵活调整,结合产品质量需求进行微调。
通过观察颗粒的均匀性、强度、产量与设备稳定性,可以确定合适的转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