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材质优化
高强度合金钢:使用高碳合金钢(如Cr12MoV、42CrMo、D2、SKD11等)提高耐磨性和耐冲击性。
表面渗碳处理:通过渗碳或氮化处理,提高模具表面的硬度,减少磨损。
陶瓷或硬质合金涂层:采用镀钛(TiN)、碳化钨(WC)、铬(Cr)等涂层,提高抗磨损和抗腐蚀能力。
2. 热处理工艺
高温淬火+回火:优化热处理工艺,提高材料韧性,防止脆裂。
深冷处理:增加组织致密性,提高耐磨性和稳定性。
3. 结构优化
改进模孔设计:合理优化模孔形状,如锥形孔、渐变孔等,降低阻力并减少磨损。
增大滚轮直径:增大滚轮直径可降低单位压力,减少局部磨损。
采用可拆卸式压辊:便于更换损坏部件,降低维护成本。
4. 润滑与冷却
自动润滑系统:使用高温润滑脂或专用润滑油减少摩擦,提高运行平稳性。
冷却系统:采用水冷或风冷技术降低模具温度,防止因高温软化导致的磨损加剧。
5. 运行参数优化
合理调整间隙:模具与压辊间隙控制在合理范围(通常为0.1-0.3mm),避免过度挤压和磨损。
控制进料均匀性:确保物料含水量适中(通常在12-15%),避免干燥或湿粘导致模具堵塞和额外磨损。
优化转速:控制造粒机的转速,避免过高转速引起的冲击磨损。
6. 维护与保养
定期检查和更换:定期检查模具和压辊磨损情况,及时更换严重磨损部件。
避免异物进入:确保物料中无铁屑、石块等硬物,减少对模辊的冲击。
合理存放:长期停机时,做好模辊的防锈防潮处理。
通过以上技术手段,可以有效延长
造粒机模辊的使用寿命,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维护成本。